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油菜越冬前田间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14   浏览次数:1013

目前,我省部分水稻茬口的油菜,由于播种较晚,加上秋后雨水较多,排水不畅的田块,幼苗生长缓慢,叶片数较少,不少在4-5叶,要想使这些油菜苗能够安全度过冬季,来年得到好的收成,不但要有较大的苗体、较强的苗势,而且要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安全越冬的一个基本目标:叶片绿且带紫色,越冬期有8~10片绿叶,根颈大于1厘米。栽培管理上对冬发苗要及时采取补充腊肥,开沟降渍、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油菜抗冻能力。

1、间苗、定苗要及时

要早间苗,稀定苗。掌握原则是间密留稀,去弱留壮,调整株间距离,保持均匀。一般分两次间苗,第一次在齐苗后出现第1片真叶时进行,间到叶不搭叶。第二次间苗在第2片真叶出现时进行,5叶期定苗。留苗密度根据播种早迟和秧苗生长状况而定,一般每亩1.5-2.5株 ,晚播的增加到2.5-3.5株。

2、苗肥要早施、施足

苗肥要早施,促进早发壮苗。施肥方法应根据幼苗需肥量逐渐增多的特点,先淡后浓,由少到多,以速效氮肥为主的追施原则。直播的油菜,应在第一次间苗时和定苗后各追一次肥料。在苗期除应追施氮肥外,还需注意磷肥的供给。缺磷会影响油菜的花芽分化和根系发育。另外苗期还应注意硼肥的供给。油菜是一种对硼素反应敏感的作物,缺硼会引起花而不实,同时还会生病苗或死亡,不利全苗、壮苗和越冬。一般选择晴天傍晚前或早晨喷施。每亩喷0.1~0.2%的硼砂水溶液100公斤。移栽的油菜,分2次施用苗肥,第一次于移栽成活时重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6kg,可结合下雨追施。第二次于12/上、中旬,即越冬前或越冬初期,再施一次苗肥(或腊肥),以农家肥为主,于行间壅施有机肥,如堆肥或人粪尿15--20担/亩,加塘泥100--150担/亩。如苗旺可轻施。

3、开沟降渍促壮苗

由于长期阴雨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油菜根系通气不良,缺氧引起器官功能衰退和生长发育不正常而导致减产,称为“渍害”或“湿害”。今年我省秋季雨水较多,不少地方油菜田出现了土壤含水量过高,由于排水不畅,造成根际通气不良、缺氧,产生渍害。一般在土壤含水量40%条件下,越冬期、薹期、花期和角果发育期油菜都有明显渍害症状产生,其中苗期和角果发育期对渍害最为敏感。渍害主要是造成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死苗,叶色变淡,根系发育受阻,须根多,支根白根少,植株生长弱,“僵苗”,后期易早衰和倒伏。造成17-42.4%减产损失。同时,渍害后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使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和杂草等大量发生和蔓延,造成渍害次生灾害。预防措施主要是:在阴雨天气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清沟,做到三沟相通,排水通畅,降低田间湿度。在冬前抓紧时间中耕,防除杂草,改善土壤通气,促进根系发育。同时,根据苗期长势,增施速效肥,亩追施尿素5-7公斤,促冬前生长,并适量补施磷钾肥,增加抗性,亩施氯化钾3-4公斤。

4.中耕松土促稳长

越冬前中耕松土,提高土温,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层水、气、热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松土应掌握早松土,勤松土的原则,并配合施肥、培土等措施。中耕松土的时间和次数、深度,应根据油菜生长情况、土壤状况、气候特点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对直播油菜,一般在全苗后出现两、三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至四、五片真叶后,结合定苗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此后在低温来临之前再中耕一次。对移栽油菜,应在幼苗移栽返青后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以后在冬前(12/初)再进行1~2次中耕。此外,在每次灌水和降雨后,也应适时中耕松土。中耕深度宜先浅后深,避免伤根过多,即第一次中耕浅,第二、三次中耕深。水田油菜的中耕可稍深。旺长油菜的中耕也应适当加深,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旺苗变壮苗。但在干冻年份和地区,为了防冻保湿,一般不宜在严冬进行深中耕。中耕松土时,一定要注意培土壅根,以增加油菜抗寒力。同时可采用行间稻草覆盖,用量为150-250kg/亩。

5、防治病虫害

油菜苗期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黄条跳甲、菜螟等,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锈病和霜霉病,要及时防治。 越冬前主要以防治蚜虫、菜青虫和病毒病为主。可用氧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50%的抗蚜威10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如发现菜青虫危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杀,也可用针剂药2.5%敌杀死、2.5%工夫、20%杀灭菊脂

( 来源:安徽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 周可金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