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13-04-20   浏览次数:1904
 
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4月10-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植保科研、气象部门专家,在充分交流和研讨小麦病虫害前期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及生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呈严重发生态势,全年病害发生面积4.8亿亩,虫害面积5.3亿亩。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流和黄淮麦区暴发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华北、黄淮和江淮麦区偏重至大发生,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流和江淮及淮北麦区局部重发,吸浆虫、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4月中旬至5月底,全国小麦主产区中后期病虫害进入流行和危害盛期。

一、发生趋势

(一) 小麦病害

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是小麦主产区中后期最严重的病害,叶枯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病毒病、全蚀病、黑穗病、雪腐雪霉病等在局部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1、赤霉病。全国流行面积达1亿亩以上,流行程度明显重于常年。湖北江汉平原、安徽和江苏沿淮及以南麦区大流行,以上3个省其他地区、浙江北部、上海沿江沿海、河南南部及北部灌区、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偏重流行,西南地区东部、黄淮的其他麦区中等流行,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偏轻流行。病害预防适期,长江流域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条锈病。全国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接近上年。甘肃中部晚熟麦区、天水渭河以南和陇东川水地、陕西汉中西部呈偏重流行态势,甘肃其他地区、陕西南部和关中西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宁夏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和南疆西北部及西南大部中等程度流行,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和胶东半岛、河北南部、青海东部有偏轻流行可能。流行盛期,西南东部、陕西南部、湖北为4月中、下旬,甘肃南部、陕西关中、河南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山东、山西、河北为5月上、中旬,甘肃陇东、宁夏、新疆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甘肃陇中、青海(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3、白粉病。全国发生面积约1亿亩,程度重于上年。四川盆周丘陵、河南沿黄稻茬麦和西北阴湿山区、河北中南部麦区偏重发生,西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盛期,西南地区和湖北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江淮、黄淮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他大部麦区为5月份。

4、纹枯病。全国发生面积约1.3亿亩,程度接近上年和常年。河南南部和北部的灌区、湖北、安徽、江苏沿海和淮北偏重发生,江淮、黄淮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华北、西南、西北麦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发生盛期,江淮南部已开始侵茎,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5、叶锈病。全国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河南南部、山西南部偏重发生,黄淮其他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华北、江淮、西南、西北麦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发生盛期,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二)小麦虫害

蚜虫、吸浆虫、一代粘虫和麦蜘蛛是小麦主产区中后期最严重的虫害,地下害虫、灰飞虱、麦叶蜂和麦茎蜂等在局部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1、蚜虫。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发生程度接近常年。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和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安徽、西北大部偏重发生,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发生盛期,西南、长江中下游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黄淮和以北麦区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

2、吸浆虫。全国发生面积4100万亩,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河南北部偏重发生,以上3个省其他麦区和天津中等发生,北京、山西、山东、安徽偏轻发生,西北大部轻发生。成虫发生盛期(防治适期),江淮地区为4月中、下旬,黄淮、华北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

3、一代粘虫。 全国发生面积2500万亩,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上海、安徽西北部、江苏沿江、湖北北部局部为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中等发生,黄淮南部偏轻发生。二、三龄幼虫发生盛期(防治适期),长江中下流和江淮麦区为4月中、下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麦蜘蛛。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轻于上年和常年。华北、黄淮、江淮大部和甘肃中等发生,西南、西北大部偏轻发生。发生盛期,黄淮、华北地区为4月中、下旬,西北地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

小麦病虫害前期和中后期发生面积和区域见下表。

小麦病虫害前期和中后期发生面积和区域

病虫种类

发生面积(万亩次)

未来重点发生区域

前期

中后期

合计


病害

赤霉病

130

10370

10500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南部

条锈病

460

2540

3000

西南东部、江汉平原、黄淮、华北南部、西北东部、新疆北部

白粉病

980

9020

10000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

纹枯病

10200

3000

13200

黄淮、华北南部

叶锈病

30

3970

4000

黄淮、华北

其他病害

950

6250

7200


合计

12750

35150

47900


虫害

蚜虫

4300

20300

24600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北

吸浆虫

未发生

4100

4100

华北、黄淮、西北

麦蜘蛛

6340

2660

9000

华北、西北

一代粘虫

190

2310

2500

长江中下游、江淮、淮北

地下害虫

2230

2770

5000

华北、黄淮、西北

其他虫害

2740

5060

7800


合计

15800

37200

53000


二、预报依据

(一)赤霉病、粘虫和吸浆虫在部分麦区基数偏高

赤霉病菌源分布广泛,长江中下游基数显著高于上年和常年。春季调查稻桩子囊壳株带菌率,浙江宁海、象山高达15%,上海为10.3%,比上年同期偏高1-4倍;安徽为1.5%-8.9%,比前3年同期均值偏高54.8%-371.1%,比大发生的2012年同期值偏高51.7%-350.0%;江苏为0.6%-2.6%;湖北汉水流域为1.0%-3.9%,高于常年同期;四川、重庆分别为2.2%、1.5%,高于上年同期。西南地区东部已陆续显症。

条锈病在云南大部病情已趋于稳定,西南地区东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及江汉平原、陕西南部处于扩散流行期,甘肃南部、陕西关中西部处于显症期,河南南部见病点增多,安徽西南部零星见病。截至4月10日,共有西南、江汉、江淮、西北南部9个省(区、市)64个市(州、地)263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459万亩,为近4年来病情最轻的一年。

白粉病发生面积大于上年。西南地区目前处于发病盛期,平均病叶率4%-23%,高于上年,但低于常年;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北地区零星发生,平均病叶率0.5%-1.5%,低于上年和常年;黄淮和华北大部尚未见病。

纹枯病在江淮、沿淮麦区重于上年。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黄淮和华北南部普遍发生,沿淮及以南地区开始侵茎。平均病株率,山东、安徽、河南为15%-17%,江苏、重庆为10%-11%,河北、湖北、山西为3%-7%,其中,河南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江汉平原、安徽和江苏的沿淮及淮北部分重发区域最高病株率达90%-100%。

蚜虫目前发生面积大,大部分麦区虫口密度低于上年和常年。西南地区南部已进入发生末期,西南地区东部为发生盛期,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仍处于发生初期。平均百株蚜量,云南、四川为300-700头、贵州、重庆为120头,湖北为60头,安徽、上海、河南、山西约为20头,江苏、山东、甘肃为2-7头,华北、西北大部为1头以下。高密度田块主要集中在西南干旱地区,如四川三台、云南巧家、贵州册亨最高百株蚜量分别为4.5万头、1.1万头、0.6万头;湖北仙桃、河南南阳、重庆潼南、安徽明光分别为4200头、2100头、1500头、1000头;其他各地最高百株虫量均在500头以下。

粘虫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见蛾早、蛾量大、卵量高。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安徽、湖北、河南、江苏分别为2月10日、2月22日、2月26日和3月6日,较常年提前5-10天。累计诱蛾量,河南偃师为1713头,安徽阜南、颍东、颍上、金安分别为542头、416头、306头、91头,湖北宜城、枣阳分别为185头、166头,而近年同期多为零星见蛾。百草把累计诱卵量,上海平均为512.3块、最高1170块,为2003年以来最高值;安徽金安、颍东、阜南、颍上分别为470块、310块、220块、20块;江苏如东、泰兴、通州分别为327块、315块、275块,其他大部地区为30-60块;浙江嘉兴、海盐分别为149块、40块,以上各省诱卵量均高于常年或前几年同期值。

吸浆虫在华北、黄淮、江淮大部虫口密度保持低水平,但局部地区较高。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河北、河南、天津、陕西、山东、北京、山西、安徽分别为5.1头、4.7头、3.9头、3.6头、2.1头、2.0头、1.5头、1.4头,其中,河北、河南高于前几年均值,其他大部地区偏低。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中东部出现高密度田块,每样方最高虫量,河南卫辉、武陟、汤阴、浚县、温县分别为892头、731头、607头、376头、366头,河北灵寿、隆尧、安新、定州、徐水、平乡、临漳分别为588头、375头、307头、272头、261头、232头、220头,陕西兴平、蒲城分别为416头、164头。

麦蜘蛛在山西、甘肃、宁夏、河南虫量较高。平均每尺单行虫量,甘肃、湖北、山西为100-125头,河南为76头,安徽、江苏、山东约20头,河北、宁夏为5-10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山西偏高9.6倍,甘肃、宁夏、河南偏高15%-50%,河北、山东、安徽偏低50%-60%;与常年同期相比,山西、甘肃、宁夏偏高60%-300%,其他地区普遍偏低。湖北十堰、河南驻马店、山西运城、河北邢台等局部地区最高虫量分别达2.2万头、3000头、1500头、1000头;其他各地最高虫量多在500头以下。

(二)小麦长势和生育期及品种布局对病虫发生有利

当前我国冬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同期,山西、陕西、甘肃长势较弱;过量播种现象普遍存在,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对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等流行性病害和蚜虫、吸浆虫等趋嫩性害虫的发生十分有利。各地小麦生育期基本正常,目前西南地区东部处于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处于孕穗期至齐穗期,黄淮北部、华北、西北大部处于返青至拔节期;各地小麦抽穗扬花期与赤霉病菌孢子释放期、吸浆虫羽化期吻合度高。大部分麦区品种布局无显著变化,除西南、西北、华北局部地区种植部分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品种、江淮地区有耐赤霉病品种外,其他大部麦区主栽品种抗病虫性普遍较差。

(三)天气条件有利于大部地区喜旱性害虫发生,部分麦区田间小气候有利于赤霉病和吸浆虫的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4月中下旬至5月份,全国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江淮、黄淮南部、华北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有利于蚜虫、麦蜘蛛等喜旱性害虫的繁殖危害,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黄淮北部和华北大部降水偏多,有利于吸浆虫化蛹羽化和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扩散流行;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尽管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但4月中旬和下旬仍有过程性降雨,黄淮和华北大部普遍浇“灌浆水”,易形成雾霭、结露等高温高湿田间小气候,利于赤霉病侵染流行。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