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寿县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发布时间:2018-06-25   浏览次数:118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为重点,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增强应急综合防控能力。大力推广以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创新和集成,加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努力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病虫防治效益和农药利用率,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15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

三、防控技术

1.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水稻病虫管理总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优先选种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科学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防治技术,逐步恢复稻田生态系统控害能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增效和稻田生态安全。

2.主推技术

(1)非药剂预防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灌水灭蛹、栽培避害、物理阻隔育秧等农业防控;天敌保护利用及释放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

(2)生态工程技术。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3)科学用药技术。坚持达标用药,安全使用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积极应用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延缓抗药性产生。

(4)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螟虫

①翻耕灌水灭蛹,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位,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淹没羽化孔)一周左右,压低虫源基数。

②推行栽培避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月10日左右,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

③理化诱控和释放天敌。推广二化螟性诱技术,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控害。

④科学开展药剂防治。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二化螟:一代以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使用Bt防治;若错过卵孵始盛期,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分60-80克防治。二代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亩用有效成分阿维·氯苯酰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或甲维·甲虫肼6-8克。大螟:结合二化螟防治开展兼治。

(2)“两迁”害虫

①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逆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提倡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示范人工释放赤眼蜂技术。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③开展诱杀控害。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每亩放置1个诱捕设备。

④抓好药剂防治。

示范推广生物制剂:

积极做好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以及Bt制剂或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推广工作。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

稻飞虱: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有效成分烯啶虫胺5-7克,或呋虫胺6-8克,或氟啶虫胺腈3-4克、三氟苯嘧啶1-2克,或烯啶·吡蚜酮8-12克。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为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大田防治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可使用Bt防治;五(3)代、六(4)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氯苯酰3克,或阿维·抑食肼8.25-9.9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或四氯虫酰胺4克,或氰氟虫腙7.2-12克,或茚虫威2.25-3克。

(3)水稻纹枯病

①减少菌源。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的田块,要及时防治。选用井冈·蜡芽菌或亩用有效成分噻呋酰胺4.8-5.8克、或井冈·嘧菌酯5.6-8.4克、或肟菌·戊唑醇7.5-11克、或苯甲·嘧菌酯13克、或氟环唑5-6.3克、或己唑醇4-5克、或井冈霉素A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4)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合理选用三系杂交组合等抗病品种。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亩用有效成分戊唑醇6-7克或戊唑·嘧菌酯7.5-11.25克,或肟菌·戊唑醇7.5-11克、或噻呋·嘧苷素5.4-6.3克、或氟环唑5-6.3克、咪铜·氟环唑8-12克等。

(5)稻瘟病

①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品种,要高度重视两系杂交稻、粳糯稻等抗性弱品种的稻瘟病预防。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每公斤种子用肟菌·异噻胺有效成分4.2-7克浸种。示范使用咪鲜胺、氰烯菌酯或乙蒜素进行浸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重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的叶面肥或免疫诱抗剂;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④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亩用有效成分三环唑30克,或稻瘟灵40克、稻瘟酰胺12-20克、或肟菌·戊唑醇11克、春雷·三环唑13-18.2克,咪铜·氟环唑6-10克、烯肟·三环唑20克,或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防治,配合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或低聚糖素等使用。

(6)总体防治技术

①水稻播种至秧苗期:开展药剂浸种和药剂拌种。药剂浸种用咪鲜胺或氰烯菌酯2500-3000倍液或乙蒜素,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药剂拌种每5公斤稻种用60%以上的吡虫啉有效成分6-12克或噻虫嗪有效成分7克等专用种衣剂,对水150-200毫升拌种,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减轻水稻病毒病等病虫为害。适时防治秧苗期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喷好送嫁药。

②水稻破口前: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发生期,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③水稻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稻曲病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适当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和临近蚕桑养殖区域,需慎重选用药剂。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植物保护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已成立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合力搞好病虫害防治。

2.加强病虫监测。切实健全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病虫测报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提升监测装备,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监测队伍。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及时上报病虫信息。坚持集体会商制度,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探索“智慧植保”新技术,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智能化和自动化。

3.强化宣传指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明白纸、防治现场会等形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大力宣传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农药应用等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区,开展害虫成虫诱集(性诱、灯诱)、生物防治、植物免疫诱抗剂、农药减量助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施药机械等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集成区域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大力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确保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加大经费投入。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是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的作用,整合相关项目经费,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控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结合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农药生产和经营的市场准入审核,以及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夏秋季农作物用药专项整治,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净化农资市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来源:寿县农业委员会)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