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8-04-14   浏览次数:1340



一、发生趋势

预计全市小麦赤霉病总体偏重发生,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适宜将有大流行风险,发生面积约45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田间菌源量充足。近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地重发频率高,加之冬闲田面积增加和秸秆还田比例扩大,田间菌源逐年积累,今年异常偏高,大部分地区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和枝带菌率高于偏重发生的近年同期1-3倍。据近期各县(市、区)调查,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为31.3%(21.67%-50.84%),平均枝带菌率为9.64%(3.19%-24.3%),其中宿松、怀宁枝带菌率分别为24.3%、12.48%,数量较高。当前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随着气温回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2、气候条件。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2018年4月全市降水较常年偏少。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气温月内波动明显,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多雷阵雨天气。预计4月11-30日延伸期内有1次较为明显冷空气过程,易伴随降雨,与我市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于赤霉病流行。

3、寄主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利赤霉病发生为害。稻茬麦(油)栽培方式多为机开沟免耕直播、或浅旋耕种植,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多种病虫越冬越夏和辗转危害;生产上主栽品种扬麦、宁麦、镇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去年小麦因秋收进度不一,播栽期长,生育期不整齐,预计抽穗扬花期拉长;小麦部分小麦偏施氮肥,田间密度大、湿度高,田间郁闭,均有利赤霉病的发生。

4、病菌发育进度与小麦感病生育期基本同步。目前我市小麦已基本进入孕穗中后期,预计主栽小麦品种齐穗期在4月中旬前后。据各地镜检调查,当前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7.1-41.67,预计孢子释放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

三、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气候性病害,其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抽穗扬花期降水情况,在做好农业防治措施的同时,关键是做好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药剂预防。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变化,适时全面开展药剂预防。

1、防治适期:全面实施二次防治,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对大户或扬花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实施第三次防治。

2、防治药剂:鉴于当前部分地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实际情况,应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可亩用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戊唑·咪鲜胺15克,或丙唑·戊唑醇9-12克,或丙环·福美双22克,或氰烯菌酯37.5-50克等高效对路农药。在化学用药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如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激健等,调节小麦生长,增强免疫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防治方法:施药防治时,要用足药量,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减轻病害后期危害损失和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用足水量,机动弥雾机每亩药液量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50公斤。要坚持一喷多效,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纹枯病、锈病和穗蚜等,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实行“一喷三防”。(来源: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