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1008


一、发生趋势:预计小麦赤霉病在我县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茬麦区大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总量高。3月26日调查,田间始见子囊壳,比常年早见10—20天;而且枝带菌率非常高,达到3.7%,成熟度达26.7,显著高于近几年的同期水平。由于此后降雨偏少,4月9日调查,枝带菌率降为2.5%,但子囊壳成熟度为63.3。

2、主栽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较差。我县主栽品种烟农19、淮麦33、新麦21、济麦22等,均不抗赤霉病。加之小麦普遍追施氮肥,特别是小麦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有利赤霉病菌侵染为害。

3、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抽穗开花期吻合度高。预计我县大部分小麦的齐穗期扬花期为4月15—25日,时间跨度比较长,子囊孢子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扬花生育进度吻合度相对较高。

4、气象条件十分有利赤霉病大发生。4月份以前降水明显偏多,湿度高,总体有利于赤霉病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据天气预报,我县4月下旬前期和5月上旬中期各有一次降水过程,对赤霉病的侵染为害十分有利。

三、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意见

(一)防治策略:在做好清沟沥水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抓住小麦关键生育期,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重点落实“见花打药、主动出击和两次用药”的预防控制技术。

(二)防治技术措施

1、防治适期与次数: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首次预防,隔5天左右再防治一次。

2、防治药剂:要重点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对小麦后期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每亩可选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戊唑醇24--30克,或丙硫·戊唑醇12--15克,或戊唑·咪鲜胺15克等,对准穗部均匀喷雾。

3、防治方法:要突出把好施药技术关。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注意农药交替使用。二次用药要选用内吸性和治疗作用好的药剂,部分田块注意兼治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病虫害。(来源:怀远县植保站)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