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8-03-27   浏览次数:1108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亿亩次,病害重于虫害。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黄淮南部、江汉平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发病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发生普遍。为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危害,确保小麦稳产增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8%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对象

(一)华北麦区。主要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冬麦区,以及北京、天津两市。其中,山西、河北中北部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为主,兼防条锈病、赤霉病;其他麦区以麦蚜、吸浆虫为主,兼防麦蜘蛛、叶锈病和孢囊线虫病。

(二)黄淮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等。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麦蚜、吸浆虫、麦蜘蛛和孢囊线虫病为主,兼顾叶锈病、黏虫。

三、防控措施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兼顾次要病虫,综合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应以防治纹枯病、条锈病为重点,挑治蚜虫、白粉病和麦蜘蛛。抽穗扬花期以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为主,兼治锈病、白粉病。灌浆期加强麦蚜防控,实施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

(一)小麦赤霉病。黄淮等病害常发区,要在加强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严重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控制效果。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苯并咪唑类药剂,提倡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小麦呕吐毒素超标风险高的地区,慎用肟菌酯等甲氧丙烯酸类复配剂。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

(二)小麦条锈病。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黄淮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粉唑醇、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三)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四)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五)小麦蚜虫。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噻虫胺、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六)麦蜘蛛。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人工释放捕食螨进行防治。

(七)孢囊线虫病。在返青拔节期,结合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的防治,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氯氟·吡虫啉、氟吡·阿维等农药喷雾防治,以及阿维菌素颗粒剂撒施。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小麦条锈病全程防控技术。在种植抗病品种、药剂拌种、多样性栽培等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监测、及时防控,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

(二)小麦赤霉病预防技术。在种植抗性品种和健康栽培的基础上,根据病害流行趋势及时开展药剂预防。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南部,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小麦齐穗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阴雨、结露或多雾天气,应于小麦扬花初期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如果品种感病、气候条件有利、病害流行风险大,隔5~7天再进行1~2次防治,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三)穗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科学混用,一喷多效。吸浆虫重发区,充分利用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始盛期用药。一代黏虫发生区,应选择对黏虫兼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专业化统防统治常用农药种类如下。

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氧乐果、毒死蜱、氟啶·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噻呋酰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

(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