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7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7-07-12   浏览次数:1213

病虫情报

第八期

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2017年7月10日



7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7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

根据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和后期发生趋势,结合水稻生育期,建议开展2次综合防治。

2、防治适期及对象。

①第一次7月10-15日,主治中稻纹枯病,兼治四(2)代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及二代大螟,查治细菌性病害;

②第二次7月20-25日,主治早熟中稻穗期病害,兼治二代二化螟、五(3)代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3、防治指标。

螟虫:每亩卵量100块;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50头;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为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虫量指标要从严掌握),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纹枯病:病丛率2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曲病、稻穗瘟要分别于水稻抽穗前10-15天、3-5天药剂预防,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再防治一次;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水淹较长田块退水后立即用药预防。

4、推荐药剂。

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短稳杆菌、四氯虫酰胺等;防治稻螟虫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井冈·蜡芽菌、苯甲·嘧菌酯、氟环唑、井冈霉素A等;防治稻瘟病选用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稻曲病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嘧菌酯、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噻唑锌。各地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5、防治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田及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


三、预报依据

(一)、稻飞虱

预计四(2)代中等程度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低龄若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中期。五(3)混合种群偏重程度发生,本地虫源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前期。

1、灯下初见期接近常年,迁入峰次少,总体迁入虫量低。今年灯下6月5日初见,比2016年迟3天,与2011年和2012年相近,接近常年。截止到7月4日单灯累计诱虫量124只,比2016年-97.50%,比近3年同期均值-95.18%,比大发生的2007年-99.49%,比近10年均值-97.27%;其中褐飞虱诱虫量16头,占12.90%,褐飞虱初见期7月1日,比常年略偏迟。7月1日、7月4日灯下出现2个弱小的迁入峰次,峰日虫量分别为42头、32头,比大发生的2005-2007年减少峰次1-2个,峰日虫量减少90%以上。

2、当前田间虫、卵量低。据我站7月3日普查,中稻田稻飞虱平均118头/百丛(0-550头/百丛),白背飞虱占100%,田间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占72.46%),成虫10头/百丛(占8.47%)。田间虫量比2016年-86.20%,比近3年同期均值-77.57%,比2006年-90.36%;重发区域平均220头/百丛,发生面积田块比例占种植面积10%(按300头/百丛标准)。田间卵量未查见。

3、发生期预测。近期调查,灯下和田间成虫峰在1-3日。推测四(2)代低龄若虫盛期在7月中旬中期,五(3)混合种群本地虫源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前期。

4、食料及气候条件有利。目前我县单季稻正值分蘖期至拔节期,营养条件丰富,加之近期雷阵雨天气多,7、8月份受台风影响可能性大,湿热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增殖和传毒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

预计四(2)代中等偏轻程度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10-15日左右。

1、田间蛾量低,蛾峰不明显。中稻田系统赶蛾,蛾量一直不高,6月26日出现小的蛾峰,峰日蛾量80只,受近期强降雨影响,7月3田间蛾量急增达112只,比2016年-75.44%,比近3年均值-52.27%,比大发生的2007年-97.64%。

2、田间虫量不高。7月1日,在榔桥、桃花潭、云岭、昌桥等乡镇调查,平均百丛幼虫13.5头(0-60头),比2016年+8%,比近3年均值-31.93%。卷叶率0.75%(0-3.13%),比2016年-50%,比近3年均值-43.04%。

3、天气和食料条件有利。我县入梅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多,且中稻大多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水稻植株长势旺盛,对稻纵卷叶螟发生有利。

(三)、二化螟

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程度发生。

1、一代残留虫量偏高。7月3日剥查,一代二化螟亩残虫量,全县加权平均数为602头/亩(0-3240头/亩),比2016年+349.25%,比近3年均值+64.48%。

2、我县四稻混栽现象普遍,加之单季稻栽插期跨度大,生育期参差不齐,导致桥梁田多,有利于二代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3、发育进度。7月3日剥查,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分别占7.89%、27.19%、14.91%、17.54%、4.39%;1、2、3、4级蛹分别占0.88%、8.77%、9.65%、7.89%;羽化率为0.88%。

4、发生期。根据发育进度推测发蛾始盛、高峰、盛末期分别是7/9-11、7/16-18、7/24-26日,卵孵始盛、高峰、盛末期分别为7/17-19、7/24-26、8/1-3日。发生期与近3年相近。

(四)、纹枯病

预计中等偏重发生,部分田块重发生。

1、田间病情上升快。6月15日系统田调查,初见病斑。6月23日大田普查,病丛率平均8.8%(0-52%),病株率平均2.07%(0-14.33%);   7月2日大田普查,病丛率平均14.8%(6-32%),比2016年同期+34.55%,病株率平均3.41%(0.64-6.08%),比2016年同期+11.07%。

2、寄主和气候条件适宜。目前我县中稻正处分蘖至拔节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入梅以来持续阴雨天气较常年偏多,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扩展流行。

(五)、中稻穗期病害

预计中稻穗期病害在感病品种上中等偏重发生。

1、田间菌源广泛存在。稻曲病近十年来已成为我县水稻常发性病害,重发频率高。稻瘟病近年来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今年也不例外,7月3日中稻田叶瘟普查,发病田块病叶率56.21%(20%-58.93%),比2016年-1.73%,比近3年同期均值+53.05%;病指18.65(15.41-21.88),比2016年-47.46%,比近3年同期均值-14.74%,部分感病品种出现急性型病斑,个别田块已发生“坐棵”现象。主要发生品种为Y两优302、深两优5814和太湖糯等。

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县主栽的两优系列杂交稻、杂交粳稻和糯稻均不抗稻瘟病和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为60%,有利穗期病害发生。

3、气候条件有利其流行。天气预报盛夏降水偏多,水稻破口抽穗期遇连阴雨概率大,有利穗期病害流行。我县山区早晚雾露重,空气湿度大,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穗期病害发生。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