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寿县2011-2012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发布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1646

 


    小麦、油菜是我县夏收主要粮油作物,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是影响小麦、油菜高产优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抓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第二轮小麦高产攻关和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指导我县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工作,增强防治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控制病虫为害损失率,确保实现全省第二轮小麦高产攻关、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目标,促进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油生产和质量安全。

二、防治任务与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小麦、油菜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是: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下,白粉病、条锈病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小麦纹枯病侵茎株率控制在10%以下,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小麦死苗率控制在3%以下,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

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小麦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平均亩挽回菜籽损失10%以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小麦、油菜是我县主要粮油作物。要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出发,树立公共植保理念,高度重视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控工作,强化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成立相应指挥组织,加强对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小麦、油菜生长期长,各地栽培水平不一,病虫发生种类多,规律复杂。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在位。认真按照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发布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

3、大力普及防治技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片),开展综防技术示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

4、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实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分散防治病虫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

5、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保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小麦、油菜等重大病虫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小麦、油菜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主要防控技术

(一)小麦病虫

着力抓好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3次病虫总体防治。主要技术措施:

(1)小麦纹枯病。在做好播种期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病田春季药剂防治。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亩用30%己唑醇8-15克或金素青200克或井冈·蜡芽菌悬浮剂(4%+16亿个/克)2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5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小麦赤霉病。沿淮赤霉病常发区,在小麦初花期(扬花10%),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毫升,或 36%多·酮悬浮剂150克、或42%咪鲜·甲硫灵可湿粉剂80克或50%甲基托布津50ml喷雾防治;若花期多雨或多雾,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喷一次。

(3)小麦白粉病。在做好播种期药剂拌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春季药剂防治。小麦孕穗期,对上三叶病叶率达15%的田块,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或12.5%腈菌唑乳油30毫升,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4)小麦锈病。当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单片病叶,要立即摘除发病叶片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大田条锈病病叶率达0.5%时,叶锈病病叶率达10%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防治药剂品种、用量同小麦白粉病。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10天后再喷一次。

(5)小麦红蜘蛛。小麦越冬前和返青期,每市尺行长有虫200头以上的麦田,立即喷药防治。亩用5%阿维.达满灵100-15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40毫升,或50%马拉硫磷乳油30毫升。

(6)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亩用卡美乐4克或金好年30ml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或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7)小麦吸浆虫。吸浆虫常发区,在中蛹盛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亩用50%倍硫磷乳油7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8)总体防治技术。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技术;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苗蚜等其他病虫;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吸浆虫(或其中之一)为主治对象,兼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灰飞虱、粘虫等。

(二)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花期适时药控技术。具体技术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蕾苔期及时开展中耕,降低田间菌源量。

(2)适时摘除病、老、黄叶。油菜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机率。

(3)规范施药技术。油菜菌核病预测偏轻发生年份,在油菜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进行防治;对于易感品种或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左右),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进行第二次防治;大发生年份高产栽培区第二次防治后7—10天再治一次。防治药剂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50%甲基托布津50克或80%多菌灵80克或40%多酮80克或唯冠60克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5克/亩,或50%烟酰胺颗粒剂24克/亩,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注意在下午施药,油菜全株上下要受药均匀。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照技术要求使用烟雾机、多喷头担架式喷雾器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