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水稻栽培之水稻水分管理

发布时间:2013-01-31   浏览次数:2913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在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措施。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

    2、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

    4、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杂交晚稻与其它水稻品种不一样,对水分的运用比较严格,其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对杂交晚稻应根据不同生育期实行科学管理,确保高产稳产。

    分蘖期浅水勤灌 分蘖期浅水勤灌,促使稻苗植株基部透光良好,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吸肥能力,促分蘖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灌水深度,要因天气制宜,一般以3-5厘米,阴雨天稍浅,高温干旱天气稍深为宜。

    足苗期排水搁田 分蘖后期,当杂交晚稻每亩总苗数发足到22-25万苗,则应排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主茎和大蘖优生快长,达到穗多、穗大、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目的。搁田困难,搁田时间可以长一些,要抓紧晴天早搁田,或争取间隙晴天搁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搁或免搁。

    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 幼穗分化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减少小穗数,造成颖花退化和粒数减少;若灌水过深,又会造成稻植株基部柔软,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因此,一般保持水层8-10厘米为宜;遇干旱天气,水层可以稍深些,多阴雨天气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稻苗有贪青现象的田块,可采取湿润灌溉,保持干干湿湿。幼穗分化期不耐低湿,当遇较强冷空气时,要灌深水层,以稳定土温,避免低温影响幼穗发育。如遇洪涝,则应及时排水。

    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抽穗开花期应适当保持水层,以调节土温,提高稻株间空气湿度,促使提早齐穗。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充实的重要时期,若遇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影响籽粒饱满。如果保持深水层,土壤中氧气缺少,影响后期根系活力,也会引起叶片早衰,致使灌浆不良,延迟成熟,而且容易倒伏。一般应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适宜采用“跑马水”的办法,做到灌水不积水,断水不缺水,干湿交替。遇干旱时,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喷灌,一方面可节水,另方面增加稻株间空气湿度。利于籽粒饱满。在黄熟期后,需水量大大减少,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左右为宜,切忌田间有水层,以利促进成熟,方便收割。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首先,不同灌溉供水来源对米质的影响。一般灌溉水有库水、井水、河水、污水及天然降水等。库水、河水对米质具有良好或无不良影响;井水有深井和浅井两种,深井水的温度偏低,对水稻生育有延缓作用,特别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里,深井水对水稻生育影响更加明显,因而必须采取增温措施予以解决,否则将影响稻谷成熟和米质的优劣。

    污水分为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两大类。一般生活污水在污染物含量方面较安全,随着生活中化学用品如洗涤剂类对人类健康有害物质的减少使用,其污水的污染物不至超标,可以用于灌溉;最为重要的是工业污水,必须进行严格测试和监控,特别是有害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即使不超过标准的也不宜用于灌溉。因为它具有在土壤中的积累污染作用。特别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元素如镉、汞、砷、铅等。

    由此可见,严格掌握灌溉水质对生产优质稻米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灌溉方法对水稻生育有直接影响,进而对米质产生影响。采取节制灌溉,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灌溉水,特别是现阶段水质污染普遍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减少灌溉用水自然会减少土壤和水稻对污染物的吸收。所以,坚持推行节水灌溉栽培对保证优质水稻生产是有利的。

    控制灌溉用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水稻健康稳健生长,避免水稻疯长,既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又可以防止倒伏和后期早衰,这对生产优质水稻也是十分有利的。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水稻受到涝灾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下面介绍一下水稻的具体补救措施:

    一、抢排积水:排出积水是当前灾后恢复水稻生产的紧迫任务,也是最有效的抗灾措施。排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如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完、落干,争取早日恢复生长;若遇晴天高温,可分期排水,先是植株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排至浅薄水层,逐步落干,以免高温伤苗。当淹水过深,排水较晚时,看起来原有叶片全部枯死,应及时鉴别稻株是死亡,只要根、生长点、叶心尚存活,则表明稻株有生机,仍可长出新叶。待稻色好转以后,坚持干干湿湿或浅水勤灌,间歇灌溉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二、洗苗扶理:受淹水稻在退水时,要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对稻苗的压伤和苗叶腐烂现象。在退水刚露苗尖时,要进行洗苗,可用竹竿来回震荡,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

    三、补施肥料:水稻受淹期间,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的损伤,出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同时,要根据灾情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灾后恢复生长,提高成穗率。当受淹水稻排水后稻苗恢复生机,即进行一次轻露田,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轻露田后结合灌浅水补施一次速效肥料。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弥补因涝灾造成的有效穗不足和穗粒数减少的损失。

    四、除虫防病:淹水后,恢复生长出的叶嫩较嫩,易遭纵卷叶螟等虫害的危害,叶片受损,通气不良,易发生纹枯病、白叶枯病,因此,要及时用药防治病虫害。

    晚稻后期重管水

    晚稻生长后期缺水干旱或断水过早,将使稻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早衰,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各地农户要根据当地晚稻的不同生育进程、天气变化状况及晚稻、绿肥的生长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晚稻抽穗扬花期对水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杂交晚稻,在这一时期稻田还需灌上浅水。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田间一般都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阴雨天可排水落干,保持田间湿润。  

    二、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晚稻进入灌浆结实期后,应以灌“跑马水”为主,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一般先灌1次水,让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1次水,反复多次,做到活水养老稻,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三、遇到低温冷害——深水保温。晚稻在扬花灌浆期往往会遇到低温冷害侵袭而影响灌浆结实,碰到这种情况,可短时间灌深水保温,水层一般在10厘米左右,待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时再恢复正常灌水。如白天天气晴好,也可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以提高稻田温度,减轻低温冷害。 四、播绿肥的稻田——灵活灌水。播绿肥的晚稻田,晚稻、绿肥共生期长达1个月左右,要解决晚稻需水、绿肥怕水的矛盾,则要采取灵活的灌水方法,使稻、绿肥生长两不误。首先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掌握灌排主动权。然后根据天气和土质情况灵活灌水,田土粘、阴雨天气多,可以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是沙性田或天气比较干燥,就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灌水也应以“跑马水”为主,以田间湿润但不积水为宜。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