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上下两难 短期稻米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发布时间:2016-06-19   浏览次数:1313

春节以来,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稻米市场出现了缓慢回落,虽然下跌幅度不大,但疲态尽显,显示市场总体向下压力较大。目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稻米市场处于阶段性需求淡季。而每周拍卖投放市场的临储稻谷数量均在三、四百万吨左右(本周为352.6万吨),远高于市场需求。因此,未来稻米市场仍将处于超常供应压力之下,短期难以摆脱弱势格局。但在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强有力支撑下,预计也难以出现大幅下跌,整体将以弱势震荡走势为主。

大米比价依然偏高

虽然春节后稻米价格出现了一定的下跌,由于总体跌幅较小,价格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附近。因此,在稻谷供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从供求角度看,价格向下运行的驱动力较强。同时,与玉米等粮食品种相比,稻米比价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拉大,导致稻米与其它粮食品种相比竞争力相对下降,被替代的需求增加,反过来也影响其价格。

大米需求低迷不振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今年上半年降雨异常偏多。3月21日入汛至6月7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2.3%,较1998年偏多7.6%。在江淮南部、江南和华南大部等降水集中区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一倍。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4%,给稻米的生产、销售与物流均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目前江南、华南已先后入梅,大米主销区将再迎强降水天气,大米购销也将继续受到影响,预计短期需求仍将趋淡。不仅如此,降水偏多,导致今年小麦质量偏差,等外小麦增多,饲料用麦等的粮源增加,也将对饲料用稻谷的需求构成影响。

“三高”现象有增无减

自2012年以来我国陷入稻米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的“三高”现象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放缓,大米需求出现了阶段性下降,而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与实施相对较晚,因此,短期稻米“三高”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相反却在不断加重。虽然今年早籼稻种植面积可能下降,产量或有所降低,但中晚稻因种植收益相对较好,面积仍在增加,预计今年稻谷产量继续丰收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相关机构5月份预测,2016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为30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9%;稻谷产量为20930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上月发布的《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也提出,受玉米临储制度改革和种植结构调整影响,2016年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小幅调增,我国稻谷种植总面积预计调整100万亩左右。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预计稻谷单产将略有下降,总产保持稳中略增态势。同时,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仍较大,在利润驱使下,上半年大米进口仍在快速增加。1~4月份国内大米进口133.98万吨,同比增长101.75%,且前4个月单月进口量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在需求仍没有恢复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稻谷市场仍然产大于需,稻谷库存仍将增加,供应压力也将继续加重。

超期临储稻谷拍卖将拉低市场价格

5月27日开始,超期储存粳稻开始进行拍卖。由于超期储存粳稻的拍卖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成交情况也较正常临储粳稻的成交要好,但受需求较弱影响,成交率却有下降趋势。5月27日计划销售超期储存粳稻205559吨,实际成交139291吨,成交率67.76%。而6月3日共投放超期储存粳稻40.9253万吨,实际成交7.5892万吨,成交率18.54%。可以看出,6月3日超期储存粳稻的绝对成交水平与相对成交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由于超期临储粳稻的成效价格较低,2011年超期储存粳稻5月27日成交均价在1412元/吨,6月3日降为1317元/吨。超期临储粳稻相对较低的出库价格将会一定程度拉低市场稻米价格水平,并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投放量的增加和市场需求部分得到满足,预计后期超期储存粳稻的成交率还有可能下降。当前,超期储存的粳稻达1000多万吨,主要是2011年与2012年生产的稻谷。而2013年三大稻谷均启动了托市收购,当年共收购临储稻谷3200多万吨。如果今年临储稻谷与超期临储粳稻拍卖成交不理想,则明年临储稻谷数量与超期临储稻谷的总数量还将快速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

从上可以看出,在稻谷供应得到极大改善后,我国稻米价格下行压力较重。虽然如此,在多项政策的层层设防下,预计国内稻谷向下的空间将极为有限,弱势震荡或将是稻米市场的新常态。

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稳定新稻市场

按照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将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月份公布的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显示,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除早籼稻比2015年略微下调2元外,中晚籼稻、粳稻保持不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也提前于4月份发布。通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继续实行,将会有效稳定2016年产稻谷收购市场。即使新稻收购价格跌破最低收购价,国家将会通过启动托市收购来稳定市场,使新稻收购价格稳定在最低收购价附近,保护种粮农户利益。

顺价销售政策避免了陈稻市场的大幅波动

由于连续多年实施托市收购,我国的临储稻谷库存水平已超过1亿吨,加上正常的储备稻谷库存,我国陈稻的规模十分庞大。而临储稻谷库存只是暂时游离于市场之外,并没有改变我国稻谷总体的供求状况。但是,临储稻谷再次进入市场需要进行公开拍卖。2004年以来,国家就实行了临储稻谷顺价销售政策。该项政策在实施初期也曾取得了企业、国家等多赢的局面。目前因托市价格已高于市场价格,顺价销售的价格也相应偏高,临储稻谷出库较为困难,以致临储稻谷库存不断膨胀。在顺价销售政策下,临储稻谷库存消化虽然缓慢,对库容与资金均构成了较大的压力,但却有效避免了在市场需求较弱情况下临储稻谷大规模出库带来的冲击,避免了稻米市场的大幅波动,稳定了陈稻市场。

同时,为加快临储稻谷的出库,国家对超期临储稻谷(即2012年以前收购的托市粳稻)试行了市场化拍卖。超期临储稻谷的出库价格与数量如能合理掌握,既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超期临储稻谷库存的消化,又可以较好地避免临储稻谷成交价格下降对市场形成的冲击。

配额管控避免进口大米的进一步冲击

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巨大,进口利润丰厚,我国大米年进口量不断刷新纪录,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今年前4月我国大米进口继续快速增加,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可谓来势汹汹。但是,根据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我国每年大米进口配额只有532万吨,其中长短米各半,配额内进口关税为1%,超过配额部分的进口大米将被增收65%的关税。通过配额管控,有效限制了进口大米的长驱直入,将进口大米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护了国内稻米市场运行的独立性与稳定性。即使象2015年进口大米达到了创纪录的335万吨,也仅占国内大米需求量的不足2.5%,无法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稻米市场的运行格局。

( 来源:中华粮网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