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五(3)代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5-08-03   浏览次数:1357

一、发生趋势:

预计五(3)代“两迁”害虫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30日-8月8日;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5日左右,以白背飞虱为主。

二、防治意见

主治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兼治纹枯病与二化螟,单季稻注意适时预防以稻曲病和穗颈瘟为主的穗期病害。

1、防治对象田:单季稻大田、早栽早发的双晚大田。

2、防治适期:8月1日~5日,7天以后视虫情再补治一次。预防单季稻穗期病害要按照“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的原则进行,防治穗颈瘟,老病区和所有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7天后再防治一次;稻曲病于水稻破口前10天(剑叶叶枕和倒2叶叶枕平齐)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防治一次。

3、防治指标: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纹枯病病丛率20%。

4、推荐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可选用阿维菌素(青锐)、短稳杆菌、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噻嗪酮(烯噻克)、吡蚜酮、噻虫嗪等;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噻呋酰胺、苯醚·丙环唑等。防治穗颈瘟选用75%三环唑、2%春雷霉素、40%稻瘟灵等;防治稻曲病选用井·烯唑、戊唑醇、井·蜡芽等;

5、注意事项。按规定用药量,每亩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浅水层5天以上,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钟以后。注意交替轮换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测报依据

(一)稻纵卷叶螟

1、田间出现迁入峰,持续时间长。截止7月28日,田间系统赶蛾,7月21日蛾量突增,至28日持续较高蛾量,峰日27日平均亩蛾量1056头,比2014年同期+175%,比近3年均值+13.79%。

2、当前田间虫、卵量偏高。7月23日系统田调查,平均百丛卵量224粒,比2014年同期+52.69%,比近3年均值+81.27%,百丛虫量64条,比2014年同期+381.2%,比近3年均值+125.11%;7月27日大田普查,平均百丛卵量160粒,比2014年同期-13.51%,比近3年均值+37.54%,百丛虫量24头,比2014年同期+60%,比近3年均值+64.38%。

3、食料及气候条件较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当前我县单季稻大多处于孕穗期,食料条件较好;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县多雷阵雨天气,对该虫的发生无不利影响。

(二)稻飞虱

1、灯下初见期较常年偏早,迁入峰不明显,总体迁入虫量不高,褐飞虱比例偏低。今年灯下5月29日初见,比2014年早15天,比近3年早4.3天,比常年早7天左右。截止到7月26日累计诱虫1403头,比2014年同期-36.66%,比近3年同期+35.42%,褐飞虱所占比例19.67%。褐飞虱灯下初见期6月23日,比常年略偏早。6月23日、6月30日、7月9日、7月17日灯下出现4个弱小的迁入峰次,峰日虫量分别为152头、128头、180头和123头。

2、目前田间虫、卵量不高。7月27-28日单季稻大田普查,百丛虫量339头,比2014年同期-41.65%,比近3年同期均值-35.43%,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未查见。百丛卵量900粒,比2014年同期-71.88%,比近3年-65.69%。重发区域平均百丛虫量390头,最高1225头/百丛,达标田块比例占10%。随着外地虫源迁入,与本地虫源叠加,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

3、食料与气候条件有利。目前我县单季稻大部分处于孕穗期,田间郁闭度高,营养条件丰富,加之出梅后的湿热天气,十分有利于白背飞虱的增殖为害。

( 来源: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