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玉米苗期渍涝应急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5-06-23   浏览次数:1687


我省今年夏玉米普遍于6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当前正处在出苗至5叶期左右,处在对涝渍反应的敏感时期。自6月24日大范围降雨以来,截止6月27日,全省各地累计降雨量均在100mm以上,已经发生玉米苗期涝渍,未来我省北部玉米主产区仍有持续降雨。因此,需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防御玉米苗期渍涝。

一、涝渍标准  渍涝灾害是指由于降水过多,导致土壤过度浸泡或地面受淹而造成的自然灾害。渍害是指由于地面排水和土壤透水能力不强,使土壤过度浸泡而导致植物的损害、死亡和严重减产;涝害是指因雨水过多积水和地面受淹导致的直接灾害。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90%时就会形成明显的渍害。夏玉米从播种到拔节一个月的时间内,总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或者旬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就会发生渍涝灾害。玉米芽涝是指玉米从播种后吸水萌动至玉米幼苗第三片叶展开这段时期内因淹水或土壤过湿而影响玉米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现象。玉米苗期渍涝是指玉米第三叶展开到玉米拔节这段时期发生的渍涝。

二、涝渍危害  玉米种子吸水膨胀和主根开始伸长时对渍涝灾害最敏感。沿淮地区夏玉米播种时日平均温度一般在25℃左右,如果播种后遇到连阴雨很容易发生渍涝灾害,造成出苗不齐和缺苗断垄。如果发生芽涝2-4天即需要重新播种。玉米出苗以后,抗渍涝的能力逐步加强,但渍涝发生越早,其危害性就越大。玉米拔节以后耐渍涝能力明显增强。玉米抽雄前后,土壤湿度大于90%时才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玉米灌浆期由于玉米根系、植株发育的完善及温度的降低,玉米耐渍涝能力较强,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减产。

三、田间管理措施

1、清理三沟  切实做到畦沟、围沟、腰沟三沟配套,清除沟中泥土,保证三沟畅通,提高排水效率。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

2、及时定苗  为确保有足够的留苗密度,防止发生苗荒,根据目前苗情,及时间定苗,间定苗时去掉过大过小苗,留苗均匀一致。亩留苗保持4000~4500株。

3、及时除草  于玉米拔节前喷施含甲基磺草酮类成分的茎叶除草剂,清除杂草,防止雨后草荒。药液浓度宜稀,防止药液浓度过高伤苗。于下午喷药,防止因高温水分散失快而导致的药液浓度过高伤苗。顺玉米行间喷洒,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4、适量追肥  渍涝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对恢复玉米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排除田间明水后,于玉米行间追施尿素,亩用量5公斤左右。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生长促进剂,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5、防治病害  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玉米受损后抗性弱,易发生病害。清洗叶片泥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6、适当化控  对于亩留苗大于4500株以上且长势较旺的地块,在玉米9片叶时(拔节前)喷施乙烯利类化控剂,控高控旺,防止群体恶化和后期倒伏。

( 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王世济 陈洪俭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