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冬前小麦旺长的原因及田管

发布时间:2014-11-29   浏览次数:2169

旺苗的原因:

1.品种选用不当春性及弱春性品种播种偏早,导致冬前旺长。

2.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播期过早人为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冬小麦冬前旺长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暖和偏春性半冬性品种在各地推广面积的扩大,“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传统种麦习惯已不适宜生产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与当年的气候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

3.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受晚播小麦加大播种量以及一些分蘖力弱品种的影响,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较普遍。由于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容易造成部分高肥水地块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根系发育差,茎节生长过长而形成旺苗。

4.基施氮用量过多。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一般采用基追比6:4-5:5的拔节期追肥的基追并举施肥模式。而部分农民仍采用传统一炮轰施肥模式;或者追肥比例和追施时间不当,造成冬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另外,近些年各地秸秆还田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此类地块为了加快秸秆腐烂,每亩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10千克尿素即可,而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17.5千克尿素,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5.秋冬暖冬气候因素。10~11月份气温偏高、气候偏暖,播种的适时麦,冬前分蘖多,生长过旺形成了旺苗。

6.水分充足。降雨量多,土壤墒情好,分蘖多造成旺苗。

上述诸因素中的某几个因素同时出现时,更会加剧旺苗的形成。

旺苗的危害:

1.转化为弱苗。对于冬前旺长的麦田,由于冬前叶片、分蘖和叶鞘旺盛生长,消耗大量养分,后期供养不足,造成假旺长脱肥,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化为弱苗。

2.加重冻害。旺苗体内有机营养积累少,细胞内糖分与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春化阶段,开始拔节,使小麦抗寒性降低,不利于小麦形成壮苗安全越冬,越冬期和早春如遇低温寒潮,主茎和大分蘖容易冻死。

3.易倒伏。旺苗地上部分生长茂盛,茎蘖多,群体大,常造成田间郁闭,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并且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地下部分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暴风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损失惨重。

4.病虫害发生严重。早播麦田出苗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严重,死苗较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菌能力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如光照不足、多雨)极易暴发白粉病、根腐病等。

旺苗的田管:

1.旺长程度轻的可深锄断根。对于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厘米左右。通过深中耕可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

2.严重旺长的要镇压。对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等原因发生旺长的麦田进行镇压,抑制茎叶过快生长。具体方法是11月中下旬用机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耕牛牵石磙、铁制镇压器、闲置汽油桶(装适量水)等对旺长麦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长麦田)进行镇压。注意地湿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没有机械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踏压的办法。镇压次数视苗情而定,一般旺苗麦田镇压1~2次即可。

3.化学控旺。对旺长严重的麦田可在越冬期和春季拔节前化控。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在10月中旬,喷洒多效唑溶液,对抑制叶片过长生长,有良好的效果,喷洒浓度为100~200毫克/升,即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10~15升,对叶面喷洒。需特别注意掌握好喷药时期,过早过晚都不利,同时要注意合理用量和喷洒均匀,防止产生药害。

4.控制肥水。对于土壤肥力高、底肥施量大,播种量过多而形成的旺苗。冬季虽不会遭受冻害,但大群体往往导致后期倒伏。针对这类麦苗管理措施是控制水肥供应,深中耕,控无效分蘖,直到拔节前后分蘖两极分化已基本完成,叶色开始自然落黄时再追肥浇水。

5.此外,要严禁牲畜啃青。因为牲畜啃青会将很多麦苗连根拔起,使很多麦苗的分蘖节外露,冬季来临时将使这些麦苗受冻死亡。

(来源: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