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麦水肥管理关键期 谨防赤霉病

发布时间:2014-04-20   浏览次数:1768

气温回升,正是进行春季肥水管理和麦田第一次“一喷综防”的好时期。河北省行唐县技术指导员石晓燕提出防治建议:

1.按苗情分类,科学运筹春一肥水。根据今年播种晚、群体小、苗情基础较差的特点,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要以促为主,适当早管,以早管促早发,争取春季分蘖成穗。对于单株分蘖在2~3个、亩总茎数在40~60万的主体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对于亩总茎数在40万以下的麦田,切忌盲目早管,应在新根、新蘖长出时进行;对于单株分蘖在3个以上、亩总茎数在60万以上的麦田,应在起身末拔节初期进行。同时要根据地力、底肥施用量,科学确定春季氮肥追施量。一般随浇水亩施尿素15~20公斤(或碳铵50~60公斤)。

2.及时搞好麦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拔节前应结合春一水进行麦田化学除草(如:麦瓶草、荠菜、播娘蒿等)和苗期病虫害(如:根腐病、纹枯病、早期麦蚜、麦蜘蛛、麦叶蜂等)一喷综防。可以亩用10%苯黄隆10-15克加12.5%禾果利2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70%甲托800倍液)加5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辛硫磷600倍液),对全田的麦垄进行均匀喷雾。此外,个别示范户麦田发现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可加入6.9%骠马乳油每亩50毫升、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亩用25-30毫升。

3.搞好春季化控。由于大多数示范户种植品种为师栾02-1,加之肥水管理偏早,可能造成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对此亩用多效唑30-40克,对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起到降株高、防倒伏的作用。

另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长江流域将出现小雨连绵、大到暴雨频发的天气,对赤霉病菌孢子释放和侵染十分有利,具备赤霉病偏重至大流行的天气条件。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由于菌源广泛存在、小麦主栽品种抗性差,且长江流域麦区4月中、下旬将出现连阴雨天气,恰逢该地区小麦处于抽穗扬花的易感生育期,具备病害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流行风险高。除品种本身抗病性外,小麦扬花期遇雨发病就重,反之则轻。同一品种,低洼湿度大的田块较湿度小的田块发病重。目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抓好麦田开沟排水系统,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田间地头的玉米、棉花秸秆等病残体;化学防治: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50克或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10千克进行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后7天再用药一次。

鉴于小麦赤霉病流行快、损失重的特点,长江流域麦区应根据小麦生育期的进程,尽早施药预防,并注意雨停间隙补施或二次施药,最大限度减轻赤霉病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黄淮麦区,要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扬花进度和天气预报情况,及时发布病害中、短期预报和警报,明确侵染适期和重发区域,科学指导适时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来源:科技信息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