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加强防御果树自然灾害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3-05   浏览次数:2075

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

2014年3月4日

皖北地区是我省落叶果树生产的集中产区,气候界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之间,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适宜栽培的主要果树有梨、苹果、桃、葡萄、石榴、杏等落叶果树,果树栽培面积130多万亩,占全省果树面积60%以上。在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背景下,“旱、涝、霜、风、雹、雾霾”等多种气象灾害在该地区频繁发生,且呈明显增多趋势。3-4月易受倒春寒低温、霜冻及干旱性天气影响;7-8月降雨集中,易受涝灾及飓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2008年砀山县年降雨量达1333mm,诱发梨等果树病害大流行,水果产业几乎绝收;2009年的龙卷风造成果树大量落果,果农损失惨重;2013年,砀山、萧县一年内同时受到倒春寒-4.5℃低温霜冻及夏季飓风为害,砀山酥梨几近绝收,果树生产遭遇重大损失。

一、防御果树自然灾害存在的问题

皖北地区属于水果生产老产区,果园面积大,树种、品种多,果树生长周期长,果园基础条件和栽培模式相对落后,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1.果园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效率不高。一是受气象理论研究水平制约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气象部门对一些突发性灾害天气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还不能满足广大果农对精准气象信息的需求。二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传播覆盖面不广,大多数镇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传播不能做到家喻户晓,果农不能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现象较普遍。三是人工防御自然灾害天气措施应用不够,人工降雨、驱散冰雹等技术在果区应用较少。

2.果园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是果园水利设施条件落后,排灌能力跟不上,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弱。二是防风林带规划建设被忽视,多数果园无防风林带及其它防风屏障,果园抵御飓风灾害的能力弱。三是栽培模式相对落后,篱壁式栽培、棚架栽培、避雨栽培、棚室栽培等栽培模式应用少,防御旱、涝、霜、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能力弱。四是落实防御自然灾害技术措施力度弱,诸如推迟果树花期、果园熏烟、增加果园空气流通等可以有效降低早春低温霜冻害的措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不够。受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县虽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但果农组织、发动不够,单打独斗现象普遍,未能形成有效防范能力。

4.果园防御自然灾害科研投入不足。虽然省级气象部门条件较好,但就全省范围而言,预报精度和时效仍不能满足各地防范需要,而产区由于投入不足,气象专业人才少,气象研究设备少、更新慢,更做不到精准预测预报。此外,防御果树自然灾害技术研究立项少、成果少,产品开发也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二、防御果树自然灾害的建议

根据我省实际,以及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经验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发挥气象及行政部门的职能。一是制定果树防灾减灾预案。制定包括防御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内容的应急预案,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工作内容的运行机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储备。二是加强产区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主产区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水平;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和发布工作,利用广播、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切实解决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提高果农防灾意识。广大果农是防灾的主体,要采取有效方法、通过有效途径,增强果农防灾意识,帮助果农掌握避灾技术,提高广大果农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及自救能力。四是人工干预灾害气象。利用人工防御自然灾害天气的措施,如人工降雨、驱散冰雹等,降低灾害损失。五是提升应急救灾能力。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的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害一旦发生,气象、农业、科技、交通、电力、民政、保险等部门紧密协作,针对不同灾种,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有效做好受灾果农的安抚、生产自救和救灾理赔等工作。

2.加强果树防御自然灾害条件建设。加强果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旱灾、涝灾能力;规划建设果园防风林,提高防风灾能力。栽植抗灾适应性强的树种、品种,采取篱壁式栽培、网架栽培、避雨栽培、棚室栽培等先进的栽培模式,提高果树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加大投入研发和应用防御果园冻害等灾害的技术和装备。

3.推广应用防御果树早春低温霜冻技术。早春低温霜冻发生率高、危害面广、造成的损失大,全省果树产区都要加强防范。主要技术有:一是灌水。在预计可能出现霜冻前夕实施果园灌水,增加近地面空气湿度,提高近地面气温,减缓冻害期间果园温度的急剧下降和冻后温度的急剧回升,从而减轻冻后树体伤害。二是熏烟。在夜间气温降到0℃时,在果园中燃烧枝条、秸秆、锯末、糠壳等,以暗火产生大量烟雾物质为宜,一般每亩设置4~6个燃烧点,烟雾能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大面积连片果园果农应全面发动,共同进行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安全。三是吹风。当出现辐射霜冻时,常出现暖空气在上空而冷空气靠近地面的逆温现象。在高处安装向下吹风或在地面安装向上吹风的吹风机,将暖空气吹到逆温层之下,促进空气流通,可降低霜冻为害。四是覆盖。用塑料布、薄膜等覆盖整株果树,防止冷空气的袭击,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可避免-5℃的低温危害,有效防止花期冻害。五是提高坐果率。在果树花蕾期喷“云大120”1500倍液1~2次,能提高果树花的抗寒能力。采集花粉时要贮藏一些花粉,霜冻之后,对没有冻伤的晚花进行人工授粉,实现晚花结果、弥补冻害损失。花期受冻后,立即喷芸苔素481等,可提高坐果率。

此外,生长季节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性;冬季清园时对果树主干、主枝进行涂白,也可提高树体防冻能力。(来源:省农委科教处)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