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3-08-09   浏览次数:1717

安庆植保

(第二十一期)

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 2013年8月7日

 

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一)稻飞虱:预计五(3)代混合种群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中后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底~9月上旬。

(二)稻纵卷叶螟:预计五(3)代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60万亩,卵孵~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中前期;六(4)代中等发生,迟熟单晚和双季晚稻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卵孵~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底~9月初。

(三)二化螟:预计三代二化螟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蚁螟高峰期在8月下旬~9月初。

(四)大螟:三代大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蚁螟高峰期在8月中旬中后期。

(五)稻瘟病:预计总体中等偏轻发生;感病品种和老病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迟熟糯稻、单季晚粳有重度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约80万亩。

(六)稻曲病:预计中、迟熟单季稻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60万亩,双季晚稻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

(七)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30万亩。

(八)病毒病:预计总体偏轻发生,局部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九)细菌性病害:预计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等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

(一)水稻害虫

1、主要害虫发生基数

稻飞虱:

(1)灯诱情况。白背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迁入峰次少,峰量小。由表1可见,与前5年同期相比,今年大多数地区白背飞虱迁入量明显偏低。截止7月底,桐城、宿松单灯日峰量在100头以上的峰次出现2~3个,比去年减少1~3个,比常年减少1~3个,其他站灯下未出现100头以上的峰日。近期主峰出现在7月9~13日、7月16~18日和7月21日前后。截止7月26日灯诱累计虫量,除宿松和桐城外,其余5站在1000头以下,绝大多数站灯诱累计虫量均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数值。褐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各地到7月底止,除宿松外,未出现明显迁入峰,但除枞阳、望江和岳西外,其余4站截止7月26日灯诱累计虫量均高于2012年同期值(表2)。近期,灯下褐飞虱局部诱量较高,如宜秀区8月1日,单灯褐飞虱诱量为171头。

表1 2013年白背飞虱灯下迁入情况与近年同期比较

监测

站名 灯下初见期

(月/日) 截止7月26日灯诱累计虫量(头) 累计虫量比2008年(头) 累计虫量比2009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0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1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2年(头) 比近五年同期均值(头)

桐城 5/27 1065 -478 -1261 -4851 656 -5717 -2330.2

宿松 5/14 1580 921 1506 647 71 738 776.6

望江 5/14 432 13 181 -13719 -314 -912 -2950.2

怀宁 6/17 189 -260 -114 -1771 156 -357 -469.2

枞阳 5/28 161 / / -2015 -543 -302 -953.33

岳西 6/19 393 -270 -177 128 -104 -87 -102

宜秀 6/1 51 -2314 -715 -2386 -115 -667 -1239.4

表2 2013年褐飞虱灯下迁入情况与近年同期比较

监测

站名 灯下初见期

(月/日) 截止7月26日灯诱累计虫量(头) 累计虫量比2008年(头) 累计虫量比2009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0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1年(头) 累计虫量比2012年(头) 比近五年同期均值(头)

桐城 6/30 201 -2054 200 201 181 163 -261.8

宿松 6/14 7583 7401 7355 7342 7575 7395 7413.6

望江 5/18 323 -684 -278 -2079 -57 -93 -638.2

怀宁 6/30 301 -1009 167 185 289 237 -26.2

枞阳 5/6 184 / / 118 -137 -112 -43.67

岳西 7/15 23 -10 -51 -46 1 -4 -22

宜秀 6/16 268 -219 179 142 262 205 113.8

(2)田间虫量(表3、表4)

白背飞虱: 田间虫量普遍偏低,除宿松和岳西外,7月中下旬单季稻百丛虫量均在500头以下;7月下旬,早栽双季晚稻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为0~54头,大多数地区双晚田间未见虫。多数站显著低于近年同期田间虫量(表3)。褐飞虱:7月中下旬,单季稻百丛虫量为9~174头,早栽双季晚稻褐飞虱百丛虫量为0~3头,大多数地区双晚田间未见虫(表4)。

表3 近年7月份田间白背飞虱虫量比较

点 单季稻(头/百丛) 早栽双晚(头/百丛)

2013年虫量 比2010年± 比2011年± 比2012年± 2013年虫量 比2010年± 比2011年± 比2012年±

桐城 221 -380 135 -736 54 38 52 28

宿松 913.75 407.05 583.75 -4046.25 / / / /

望江 180 -612.5 -637.5 -880 / / / /

怀宁 108.6 -413.4 65.3 -454.4 / / / /

枞阳 156 -194 -104 -654 / / / /

岳西 529 32 143 -2744 / / / /

宜秀 66 -1158 -89 -578 / / / /

表4 近年7月份田间褐飞虱虫量比较

点 单季稻(头/百丛) 早栽双晚(头/百丛)

2013年虫量 比2010年± 比2011年± 比2012年± 2013年虫量 比2010年± 比2011年± 比2012年±

桐城 9 9 9 -1 3 3 3 3

宿松 141.25 21.25 138.75 76.25 / / / /

望江 7.5 -265 -52.5 -97.5 / / / /

怀宁 37.8 31.1 36.97 -14.5 / / / /

枞阳 52 -24 27 6 / / / /

岳西 16 -27 -14 -16 / / / /

宜秀 174 -11 174 146 / / / /

(3)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发生和褐飞虱种群消长情况

今年,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发生量较大。太湖县7月15日始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多数地区7月24日前后始见,属于偏早年份。怀宁县7月22日调查,单季稻系统田百丛平均1.8头,最高5头。望江县7月26日调查,单季稻百丛平均2.5头,最高5头。宜秀区7月30日调查,单季稻百丛平均48头,最高120头。太湖县7月31日调查,单季稻系统田百丛平均4.7头,最高12头。桐城市8月1日调查,单季稻田块百丛平均3.2头,最高60头。宿松县8月2日调查,单季稻田块百丛平均7.8头,最高55头。同时,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上升快,7月23日前后,全市平均占混合种群29.94%,8月初多数地区单季稻田快速上升到33~55.7%。

稻纵卷叶螟:

(1)四(2)代残留虫量。今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中等偏轻发生,枞阳、怀宁、宿松、桐城、宜秀、望江、岳西调查,四(2)代百丛残留虫量分别为10头、6.7头、6.25头、6.1头、4头、2.5头和0头,依次比去年同代-16.67%、+458.33%、-37.5%、+7.2%、-33.3%、-50%和-100%,分别比前三年同代残留量均值-38.76%、-21.82%、-77.41%、-47.41%、-50%、-69.99%和-100%。

(2)近期田间蛾量。各地系统赶蛾,到目前为止,多数地区未出现五(3)代蛾峰,望江、怀宁田间亩蛾量各为266.8头和220头。

(3)田间卵、虫量。8月5日前后,全市平均百丛卵量为62.31粒,远高于2012年同代平均百丛卵量2.6粒;平均百丛幼虫17.65头,远高于2012年同代平均百丛幼虫3头;平均卷叶率为1.32%。

(4)再迁虫源。历史资料表明,多数年份8月上旬,我市有稻纵卷叶螟迁入,新迁入虫源与本地虫源叠加,将加大发生基数。

表5 各地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比较

点 四(2)代残留量

(头/百丛) 2010~2013年五(3)代田间成虫主峰日峰量比较

(头/亩)

年 与前年均值比 与年比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期 峰

量 日

期 峰

量 日

期 峰

量 日

期 峰

望江 2.5 -69.99 -50 7/28 1401.8 7/22 325.5 7/27 833.3 7/22 1567.5

怀宁 6.7 -21.82 458.33 7/28 1205 7/20 204 7/20 0 7/30 333

枞阳 10 -38.76 -16.67 7/30 340 7/23 500 7/23 400 7/279 550

宿松 6.25 -77.41 -37.5 7/25 1233.3 7/20 1413 7/25 13 / /

桐城 6.1 -47.41 7.02 7/29 950 7/24 380 8/1 17 7/22 173

岳西 0 -100 -100 7/27 652 7/27 177 7/26 16 7/21 93

宜秀 4 -50 -33.33 7/27 680 7/21 34 7/20 50 / /

二化螟:

(1)二代发生与残留基数

今年,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经防治,各地亩残留量为0~280头。

(2)灯诱蛾量

怀宁、太湖、宜秀、枞阳、岳西、桐城、望江、宿松二代累计诱蛾量分别为96头、88头、67头、54头、36头、8头、4头、4头,低于前三年同期值。

大螟:

近年来,大螟在我市多数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局部2~3代为害程度超过二化螟,成为主要害虫。今年二代残留基数偏高。桐城市7月25日系统调查,中稻田平均枯心率为0.06%,平均亩残留量为112.5头,分别比偏轻发生的前3年同代均值低64.2%和10.1%,与2010年相近。

2、食料条件有利

五(3)代两迁害虫、三代大螟发生期间正值单季稻拔节~孕、抽穗期,双季晚稻分蘖期,食料条件优越;三代二化螟蚁螟盛孵期,双季晚稻正处于破口抽穗期,适于二化螟钻蛀为害。

3、气候条件对近期水稻害虫发生较不利

7月下旬持续高温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有抑制作用。据市气象部门预报,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为80~120毫米。月平均气温偏高,大别山区27.0~29.0℃, 其它地区29.0~31.0℃;旬极端最高气温:大别山区35.0~37.0℃,其它地区37.0~39.0℃。7月下旬以来的气象条件对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较为不利。如8、9月份台风暴雨偏多,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为害。

(二)水稻病害

(1)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每年都有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稻瘟病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自2002年以来,稻曲病在我市呈不断加重趋势,已成为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 2008年、2009年、2011年单、双晚稻曲病偏重发生。“三病”菌源充足。

(2)当前田间病情。单季稻纹枯病已普遍发生,近日病情上升迅速。7月23日前后,望江、宿松、枞阳和宜秀单季稻平均病丛率依次为85%、20.7%、12.1%和13%,病株率依次为14.08%、17%、3.5%和1.12%,多数地区当前病情高于上年同期值。与常年相比,稻瘟病发生面积偏大,病情偏重。当前,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已有所发生;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发生较常年普遍,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3)感病品种面积大。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无明显抗性;大多数两系杂交稻和糯稻、粳稻高感稻瘟病、稻曲病,为病害流行提供了充足适宜的寄主条件。

(4)气候条件。7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对病害有抑制作用。高温缓解后,如出现适量降水,将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流行。8~9月份台风暴雨将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为害。

二、防治技术意见

(一)防治任务

今年夏秋季,我市水稻各类病虫累计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需要防治总面积约2800万亩次。

(二)防治目标

通过科学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是: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水稻病毒病病丛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害虫诱杀技术应用面积同比提高15%以上,生物制剂、环保型新农药用量上升20%以上。

(三)关键防治技术

1、防控重点对象和总体防治适期

今年,我市夏秋季水稻病虫应以“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防控重点,密切关注细菌性病害发生动态,继续采取措施控制病毒病,在认真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次总体药剂防治:

①依据水稻生育期,在水稻破口前10~15天,施药预防稻曲病;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颈瘟;如天气有利发病,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补治一次穗期病害。达标防治纹枯病。

②8月中旬,主治五(3)代稻飞虱、五(3)代稻纵卷叶螟、中迟熟单季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兼治三代螟虫,查治细菌性病害等。晚稻按照“切断毒源、治虫防病、治前控后”技术策略,注意病毒病的防治。

③8月下旬中后期~9月上旬,主治六(4)代稻飞虱、六(4)代稻纵卷叶螟、双季晚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兼治三代二化螟,查治细菌性病害。

④9月中下旬,主治稻飞虱、部分双晚螟虫,预防迟熟双晚、粳糯稻穗颈瘟等穗期病害,查治其它病虫害。

2、主要病虫防治指标

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为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虫量指标要从严掌握),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灰飞虱:百丛虫量80头(秧田每平方米5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二化螟:每亩累计卵量100块。

3、主要防治药剂

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25%噻虫嗪、50%烯啶虫胺、30%乙虫·毒死蜱、25%噻嗪酮、80%敌敌畏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10%阿维氟酰胺、6%阿维·氯苯酰、36%氰虫·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等。防治稻螟虫选用10%阿维氟酰胺、6%阿维·氯苯酰、20%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Bt等。防治稻瘟病选用75%三环唑、40%稻瘟灵、75%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等。防治纹枯病选用24%噻呋酰胺、30%苯甲丙环唑、14%井冈A戊唑醇、井冈蜡芽菌。防治稻曲病选用43%戊唑醇(好力克)、75%肟菌·戊唑醇、10%井冈蜡芽菌(正式登记的)。防治病毒病(初期)选用4%宁南霉素、盐酸吗啉呱、香菇多糖等。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选用20%噻菌铜、20%叶枯唑、50%氯溴异氰尿酸等。按照防治对象和技术规范,用准药量,加足水量,均匀喷雾,田间保持浅水层。

(四)确保用药安全

注意交替轮换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禁(限)用农药规定。高温阶段,应避免中午时段田间施药,同时,要加强安全用药知识宣传,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施药作业。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做好队员的防暑降温和安全防护工作,严防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