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峰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3-08-10   浏览次数:1694


病虫情报

第十期

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2013年8月5日

 

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峰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程度: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二、防治意见:

主治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迟熟单季稻田同时注意预防穗期病害。

1、防治对象田:单季稻田及双晚大田。

2、防治适期:第一次8月10-12日,以防治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第二次8月20-22日,以防治五(3)代稻飞虱为主;同时根据水稻生育期适时施药预防水稻穗期病害,稻曲病在破口前10天、穗颈瘟在破口前3-5天用药,若遇阴雨天气,一周后再防治一次。

2、推荐药剂:

防治稻飞虱要选用毒死蜱+噻嗪酮、烯啶虫胺+噻嗪酮(烯噻克)、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可选用1.8%阿维菌素(青锐、卷叶康)、20%哒嗪硫磷(一拼到底)、阿维·氟酰胺、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要选用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75%三环唑、2%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稻曲病可选用井·烯唑、戊唑醇、井·蜡芽等药剂。防治纹枯病要选用井冈·蜡芽菌、己唑醇、苯醚·丙环唑、满穗等药剂。

3、注意事项。手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能少于60公斤(4桶水),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钟以后(太阳下山以后),注意保持田间浅水层。

三、预测依据

(一)、稻飞虱

预计以褐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等偏重发生,部分中迟熟单季稻田大发生。低龄若虫盛期在8月10-12日和8月20日左右。

1、近期灯下褐飞虱诱量偏大。7月21日至8月4日,灯下褐飞虱累计诱量822只,是近5年同期均值的8.06倍,比大发生的2007年同期-58.27%。7月25日、8月2日灯下出现2次虫峰,峰日虫量分别为108只和128只。

2、褐飞虱短翅成虫初见期偏早,数量偏高。今年7月18日田间查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2012年早6天,与近5年均值相比早12天,与大发生的2007年相近。8月4-5日单季稻大田普查,褐飞虱短翅成虫37.5头/百丛(最高200头/百丛),比2012年+30.21%,比近5年同期均值+179.43%,比2007年同期+63.04%。

3、目前田间虫卵量不高,但部分失治田块虫、卵量较高。8月4-5日单季稻大田普查,稻飞虱混合种群358头/百丛(最高2350头/百丛,褐飞虱占83.22%),比2012年同期-66.26%,比近5年同期均值-55.28%,比2007年同期-81.06%;田间卵量1560粒/百丛(最高2400粒/百丛),比2012年同期-49.84%,比近5年同期均值-45.11%,比2007年同期-64.71%。

4、食料条件有利。我县中迟熟单季稻大多处于孕穗期至破口期,双晚处于分蘖期,食料丰富,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其种群增殖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二峰

预计在长势嫩绿的迟熟单季稻、双晚上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9-12日。

1、田间出现明显蛾峰。据田间系统赶蛾,峰日7月30日田间平均蛾量为712只,为去年同期的4.9倍,近三年均值的34.8%,2007年的18.4%。随着四(2)代当地虫源的陆续羽化,田间蛾量还将持续,预计五(3)代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9-12日。

2、田间卵、虫量略偏高。8月4日系统田调查,平均百丛卵量133.3粒(0-320粒),是去年的1.67倍,近三年的71.4%;大田普查百丛卵量138.2粒(0-400粒),是去年的6.9倍,近三年均值的60.1%,百丛虫量21.8头(0-160头),是去年的1.3倍,近三年均值的52.7%。

3、食料及气候条件。目前我县单季稻大部分已进入抽穗扬花期,迟熟单季稻和双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食料条件丰富,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为害。另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上旬我县仍将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对稻纵卷叶螟产卵、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